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茶产业助农兴农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茶产业助农兴农7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荆楚行”青年专项——“玉露茶香清江边,乡村振兴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恩施芭蕉侗族乡,实地学习考察芭蕉乡茶产业助农兴农工作。
芭蕉乡是湖北名茶“恩施玉露”的发源地和产地,在全面脱贫攻坚以来,芭蕉乡依托茶叶种植与加工带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在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脱贫摘帽,并且形成了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因此实践团队来到芭蕉乡政府,学习考察该地茶产业助农兴农工作。
上午,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芭蕉乡政府,在乡主席刘大军的带领下,芭蕉乡农业服务中心的罗主任向实践团队一行人介绍了芭蕉乡茶产业助农兴农工作经验、方法和成效。
恩施自宋时开始植茶,相传康熙年间,芭蕉乡兰姓茶商始制“玉绿”,即为恩施玉露的前身,1965年,恩施玉露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但由于古法制茶工艺繁琐,难以机械化生产,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恩施玉露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直到张文旗在恩施创办了恩施润邦国际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在传统制茶人的帮助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最终在200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蒸青针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恩施玉露走向了标准化、规模化、连续化加工生产。
1999年开始,芭蕉乡政府在全乡推进茶树种植,由于茶叶种植初期投入大,获利慢,当地村民大多不愿意种植茶叶,于是乡政府实施干部下乡等一系列政策,转变农民观念,在基层逐步推进茶树种植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JN江南体育,在历届政府的努力下,芭蕉乡的茶叶种植已经颇具规模,“几乎成了茶叶专业村,几乎看不到粮食作物”,罗主任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到。
以来,如何将茶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成了摆在芭蕉乡政府面前的问题,在芭蕉乡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共同努力下,芭蕉乡走出了一条茶产融合联农带农之路:构建“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既能促进茶产业发展,又能带动农户的就业和增收;党员干部下乡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服务;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政策、财政补助政策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农户得到了切实的收入,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2018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在武汉东湖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恩施玉露”绿茶和“利川红”红茶成为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一夜之间,“一红一绿”声名鹊起JN江南体育,恩施玉露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也走向了国际舞台。以东湖茶叙为契机,芭蕉乡政府积极推进两种选育,质量管理和茶旅融合,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7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恩施润邦国际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润邦茶叶公司的恩施玉露博物馆进行了学习参观。令团队成员印象最深刻的是博物馆大量投入打造的制茶车间实景体验,该部分还原了恩施玉露的制茶步骤和机械,让成员们沉浸式的体会恩施玉露的制作过程和各种工艺。团队成员郑理堃说到:“在制茶车间体验之后我更加认识到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传统工艺的工序长,成本高而且人力资源更新慢,但是采用现代机械化生产线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带动了芭蕉乡的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实践团队负责人牟雪纯说到:“这次的实地学习考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知行合一’,平常在课堂上学习的产业链打造、激励机制、联农带农机制等理论知识不只停留在书本,都是可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指导实践的,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团队通过此次经历体会到了农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更加坚定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理想信念。
7月8日,实践团队在芭蕉乡开展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宣讲会,宣讲人张森主要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及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着重讲了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权益这一条中,提到要对宅基地探索‘三权分置’实行形式,这就意味着宅基地可以像大家种的地一样,流转给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获得收益和分红。”但一些村民把宅基地看的很重要,觉得把宅基地流转给别人不放心,张森接着解释到:“宅基地流转出去的只是经营权,‘承包权’还在自己的手里,国家在政策中还提到要进行一体化确权,有国家颁布的合法证书确权就可以维护自己宅基地的合法权益JN江南·(中国)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 登录页面。”质疑的村民虽然没有完全打消顾虑,但是表示有国家确权的保障的话,如果收益可观,还是会考虑流转的。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玉露茶香清江边,乡村振兴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在恩施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互动,走入恩施芭蕉乡基层实地调研和宣讲,运用专业知识为芭蕉乡的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