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制盐(组图)
古法制盐(组图)⑦经过多年风雨和海水的侵蚀,有些石槽边沿已经有些破损。古老的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但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洋浦千年古盐田地处洋浦经济开发区南部的新英湾畔,距今1200多年,总面积750亩,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年产量500吨。它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2008年,洋浦晒盐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当地的盐焗系列食品相当可口,与别处的风味不同,另外存储的老盐巴可以清热退火、清毒散淤。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制盐方式。
万庄丹是盐田村里的媳妇,嫁来盐田村已经快40年了,一直以晒盐为业,算是个行家能手。听说记者来采访,她很乐意为记者现场示范了一遍晒盐全套工序。据万庄丹介绍,目前晒盐的工序,主要分为五步:蓄海水晒收盐泥过滤石槽晒盐收盐。
蓄海水,是在盐田里挖几个较大的水池,等潮涨过来的时候,会把整个盐田淹没,潮退以后,蓄水池里就留下足够的海水。一般每个月有两次潮涨的时间,每次约有五六天,晒盐只能等潮退以后再晒,所以每个月能晒盐的时间只有半个月至20天左右。
晒收盐泥,是用带齿的木耙纵横交错地耙地,使盐泥松软充分暴晒3天,然后将晒好的泥放入盐池。盐池是在盐田上开挖的一个2米宽、3米长、1米深的水池JN江南·(中国)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 登录页面,下面垫着竹片(半年换一次)和茅草(2个月换一次),起到过滤作用。
过滤,就是用茅草过滤海水制成盐卤水。盐泥进池后,盐工需要用脚踩踏实JN江南体育,再注入海水,过滤一天即得到卤水(饱和盐水),如果不够饱和则还要继续暴晒。
石槽晒盐,清晨6点将卤水倒入火山石打磨成的盐槽,暴晒一天,下午5点就可以收盐。如果阳光不够强烈,出盐率就很低。所以一年中晒盐的最佳时间只有4月到10月。
万庄丹说,日晒制盐的工序并不复杂,她家里好几个人都会晒盐,但天天坚持并非易事。至于这些工艺是谁发明的,她就不知道了,她只知道好几百上千年以前,他们的祖宗就掌握了这些古老技艺。她这些晒盐技艺和观测天象预测潮汐的方法,都是她从家公家婆那一辈人学过来的。
在盐田村采访时,记者在村中听到一个美丽的传说:1200多年前的唐天宝年间,一群谭姓盐工为躲避战乱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随南迁大队从福建莆田渡过琼州海峡,来到了海南岛西北的洋浦。对旧业情有独钟的盐工们,又开始盘算着怎样起灶制盐。一天,几个兄弟来到海边,查看起灶制盐的地势时,无意中发现这里的浅滩石头经过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后,海边的石头上有结晶成的白盐花。于是,盐工们得到了启发,把他们以前在福建传承下来的“煮海为盐”工艺改为“晒海为盐”,就地取材,将海岸边火山岩石凿成浅浅的砚状石槽,并把海水涨潮时涌入低洼海滩里的海水舀到石槽里,让烈日曝晒成盐。经过多年的改进,“晒海为盐”的工艺得到不断完善,祖先们制盐所需的盐田、石槽、晒盐泥地、盐泥池、盐卤水池、蓄海水池等设施至今仍在使用。
据盐田村里人说,清末初期,儋州沿海地区不少盐场因遭遇水灾,盐产况不良,但是洋浦盐田仍然能凭借良好的盐田条件继续制盐。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盐田人仍耕守盐田,晒制盐巴运给山上的琼崖纵队,支持。
“洋浦千年古盐田,有很多优势,比如气候和环境,这个地方天气相对比较干旱,雨水较少,很有利于晒盐;另外这里潮涨潮落的时候,使得海水自然蓄到水池里,省了很多人力;这里有很多大块大块的玄武岩,只要能劈开凿成砚状,就可以晒盐。所以,从福建来的盐工们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看到这样的条件后很高兴,一切都是天然现成的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节省了很多成本。”海南省博物馆文博专家王育龙跟记者说,“在国内来说,晒海为盐技艺,据目前我们所了解,只有海南这地方出现,因为海南的阳光充足,日晒时间长,在福建山东等沿海产盐省份没有这样的天然条件。所以洋浦千年古盐田的晒海为盐技艺,丰富了我国制盐的方法,在我国制盐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晒海为盐”这门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一样,目前也面临着传承保护的难题。
“目前我们这里的盐工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晒盐的活,嫌这个活又苦又累,我们也担心有一天这些技艺会失传。”万庄丹说,“现在天气好的时候我们每天能晒出100多斤盐,如果天气不好,一斤都晒不出来。现在我们晒出来的盐批发3元一斤,经过加工包装以后价格会高一些。”
洋浦千年古盐田目前也成了旅游景点,特别是它的晒盐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名气也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一些有生意眼光的盐工将晒出来的盐,经过包装后,作为礼品或者纪念品出售给游客,增加了不少收入。附近的一些村民还建起了特色餐厅,推出盐焗鸡等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