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体育银滩晒盐忙 海水变银山
JN江南体育银滩晒盐忙 海水变银山盐是百味之源,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阳西县是中国调味品之都,在该县沙扒镇传承着一种古法制盐技艺,千百年来在这片盐田历久弥新,现已跻身阳西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年盛夏时节,也是古法制盐的黄金季节。在沙扒镇渡头村,沙扒盐场的千亩盐田被分割成一块块整齐的盐池JN江南·(中国)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 登录页面,每天潮水快速上涨时,海水被引入盐场最高处的蓄水塘,新一轮的古法制盐流程就此铺陈开来。
据了解,沙扒古盐田已有1400多年历史,经过传承和发展,人们不断改进制盐技术,最终形成“纳潮—制卤—翻卤—动盐—收盐—整滩”的古法制盐工序。1966年阳江盐场成立后,沙扒盐场便是最大的分场,鼎盛时期面积达9000亩,年产盐曾高达12万吨。沙扒盐场所在的沙扒湾,三面临海、水质优越JN江南体育,为盐场提供了丰富的制盐原料,“百亩银滩晒盐忙”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沙扒盐场,涨潮的海水被引入蓄水塘后,按照高低落差“一步一卡放”,在阳光和自然风力的作用下,海水在各级盐田进行蒸发,变成饱和卤水后,再引入结晶池生盐。迎着滚滚热浪,盐工们在盐池“翻水”,把结晶池从头到尾“犁”一遍,让卤水达到相对均匀的浓度,提高盐的结晶率。
“晒盐要看天吃饭,如果是大晴天,2到3天就能晒好一池盐,阴天则需要5到6天,甚至更长时间。下雨的时候不抓紧抢收,就会白费功夫。”盐工介绍说,每天日出之前收盐质量为最佳,夏日凌晨3时就要收盐。
沙扒盐场的古法制盐技艺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以师徒传承为主,一代代盐工用汗水坚守和传承着古法制盐这门古老的技艺。目前,阳西将盐场积极打造成为自然科普教育研学基地,集盐场收盐、游客休憩、网红打卡及宣传科普于一体,结合旅游业发展,旨在展示古法制盐技艺、活化盐场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